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违反国家规定,将外汇存放在国外,或者非法将国内外汇转移到国外,数额较大,判处5%以上30%以下罚款,直接责任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关于涉嫌构成外汇逃逸罪的问题,上海奉贤刑事律师为您回答。
一、涉嫌逃汇罪判多少年
1.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擅自将外汇存放在国外,或者非法将国内外汇转移到国外的,构成外汇逃逸罪。由于外汇逃逸罪属于单位犯罪,我国实行双重罚款制度,即同时对单位和主要负责人进行处罚。外汇逃逸罪主要有以下量刑范围:
(1)逃汇金额较大的,对单位处以罚款。罚款金额约为逃汇金额的5%以上30%以下,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单位逃汇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单位处以罚款,约为逃汇金额的5%以上30%以下,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九十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将外汇存放在国外,或者非法将国内外汇转移到国外,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巨大或者其他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逃汇罪与走私罪的界限是什么
1.侵犯的对象是不同的。本犯罪的对象是国家外汇管理制度,与进出口贸易及其关税无关;走私犯罪的对象是对外贸易管制,其目的是通过对进出口货物的监督。管理和控制,防止逃避关税,防止或限制不应进出口的物资进出口。它与进口贸易及其关税密切相关。
2.侵犯的对象是不同的。该犯罪的对象仅限于外汇;走私犯罪的对象比该犯罪要广泛得多,包括所有禁止或限制进出境的货物或应当缴纳关税的货物。
3.不同的客观表现形式。这种犯罪在客观上表现为逃避外汇。逃避外汇的外部形式是将从国外获得的外汇转移回国内而不是回国,或者未经许可将国内外汇转移到国外;走私罪的客观行为是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货物、货物进出国(边境)的行为。
4.不同的犯罪主体。本罪的主体是一个特殊的主体,仅限于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不构成本罪。自然人构成犯罪构成犯罪时,明显必须以单位构成犯罪为前提,否则不能构成犯罪;走私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所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犯罪的主体。此外,该单位还可以构成其犯罪。
5.本罪为具体罪名;走私罪是一种罪名,包括走私武器、弹药、走私假币罪、走私文物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