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互联网上被欺诈。你或你的朋友遇到过网络欺诈吗?最近,一名男子听说女网民被骗了5万多元。如果他遇到网络欺诈怎么办?以下上海刑事案件律师为您整理了相关内容。
一、男人听女网友投资被骗5万多元,遇到网络诈骗怎么办?
浙江省舟山市一名中年男子今年年初被网上认识的女子以投资名义骗取5.4万元。两个月后,这名男子把警察的苦劝放在脑后,和另一名女子裸聊时被骗,差点被勒索。
今年3月,陈某在一个社交app上遇到了一个名叫小倩的女人。对方自称是杭州某银行投行部的员工,在舟山考察了一个投资项目。经过一个多月的沟通,他们的关系迅速升温。4月7日,小倩向陈某推送了一款投资app,陈某信以为真,加了导师微信。但陈某投资5.4万元后,平台无法登录,被小倩屏蔽。
陈随机报案,舟山市公安局定海区分局城东派出所副所长程东泉在办公室里苦劝陈三个小时,希望他能吸取教训。
然而,两个月后,陈又被愚弄了。6月24日晚,当陈无聊时,他收到了一个陌生女人的QQ朋友的申请。在互相添加朋友后,这名女子开始用言语戏弄陈,然后这名女子提出了裸聊邀请,陈欣然接受。
骗子威胁陈,要钱。但两分钟后,该女子以陈的裸体视频和照片为威胁,向陈要钱。幸运的是,当陈想到添加过程东权警官的微信时,他告诉了他事情的来龙去脉。在程东权的帮助下,陈避免成为骗子的提款机。
二、遇到网络诈骗怎么办?
1.尽快报警,防止二次受骗
在确定损失后,我们必须尽快报警,不能再联系网络欺诈者,以防止第二次欺诈,一些受害者渴望扣除损失,未报告私下联系网络欺诈者,相信他们提供的退款。退货谎言,第二次欺诈,使损失进一步扩大。
2.尽力及时止损
报警后,我们可以想办法止损,比如尽快联系银行或快递公司。如果是网银诈骗,有保存诈骗者开户和账号信息的,可以立即登录对方开户银行的网银和电话银行。输入对方账号后,故意输入三次错误的登录密码,使对方的网银转账和电话银行转账功能暂时冻结24小时,为我们联系银行报警,进一步止损争取宝贵时间。
3.收集证据,妥善保存
网络诈骗者通常通过媒体联系受害者,如QQ、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和网络游戏。首先,受害者应保存所有证据和交易记录。最好有银行交易记录、网上聊天记录和联系方式。
4.选择正确的报案地点
被骗人可以向犯罪现场报告。欺诈行为的实施地点。嫌疑人的住所是你可以选择在你的地方报告案件。如果你知道嫌疑人在哪里,你也可以去他的地方报告案件。两地警方任何一方接到报告后都应受理(受理不立案)。
5.网络诈骗立案标准
根据司法解释,诈骗公私财产价值在3000元至1万元之间。3万元至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的,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当然,如果受害者多,骗子手段不好,也可以立案。根据司法解释,诈骗公私财产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上海刑事案件律师提醒日常生活中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诈骗犯罪分子利用受害者趋利避害、轻信麻痹的心理,诱使受害者上当实施诈骗犯罪活动。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广大人民群众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1.克服贪利思想,不要轻信麻痹,谨防上当受骗。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馅饼也不会从天而降。对犯罪分子实施的中奖诈骗。虚假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诈骗和虚假致富信息转让诈骗,不要相信中奖和他人可以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和致富信息转让,一定要多了解、多分析、多识别真伪,以免上当受骗。
2.不要轻易向他人泄露自己或家人的身份、通讯信息等家庭和个人信息。对于家庭意外伤害,需要抢救治疗费用。朋友急事求助的诈骗短信和电话,要仔细检查,不要着急恐慌,轻信上当,更不要上当将急用钱汇入犯罪分子指定的银行账户。
3.进行更多的调查和确认。接到培训通知。冒充银行。公安检察机关声称银行卡升级和虚假招聘。婚姻欺诈,应及时咨询当地相关单位和行业或亲自到办公室。检查,不要相信奇怪的电话和信息,培训费用一般是现金支付或转账,不应汇入个人账户,不要轻信被愚弄。对于呼叫声称是公安、检查、法院、银行等电话号码,一定要多方确认,试图回电话核实,防止罪犯使用号码改变软件和其他手段冒充电话号码。
4.不要做坏事,不要害怕鬼魂敲门。如果你收到一些奇怪的短信或电话,如伤害、报告和其他威胁和谎称反洗钱,不要惊慌和轻信,最好忽视它,更不用说将钱汇入犯罪分子指定的账户了。必要时,可以向当地公安机关等机构报告核实。
5.购买违禁品是违法的。对于广告销售特殊设备、违禁品短信、电话,应忽略并及时清除,更不用说汇款购买了。对于要求先汇款后交货或预付定金、存款、风险抵押金、公证费、手续费购物陌生短信、电话,必须小心,仔细筛选,不要轻信瘫痪和欺骗。
6.日常生活中要多提醒家里的老人。未成年人要注意防范电信诈骗,提高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安全意识。犯罪分子通常喜欢选择相对容易上当受骗的老人。未成年人作为诈骗目标,作为子女或父母,除了注意防范电信诈骗外,还应积极向加重老年人和未成年人传递防诈骗知识,为我们亲爱的长辈和下一代筑起防诈骗知识墙。上海刑事案件律师
上海刑事案件律师视角:警惕刷单 | 上海刑事案件律师解读:谨防“1 |
上海刑事案件律师视角:揭秘“假 | 上海刑事案件律师视角:跨越二十 |
上海刑事案件律师解读:女子陷刷 | 上海刑事案件律师解读:涉嫌以“ |